2025年7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西安理工大学联合承办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十一届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总决赛在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举行。
该赛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材料热处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始终秉承“厚基础、强融合、重突破”的指导思想,致力于激发高校学子对材料热处理领域的学术探索与创新实践热情,着力培养热处理卓越技术人才,服务国家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战略。
经过校内选拔、省赛、总决赛三个阶段的激烈竞争,我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3项、国家级三等奖7项的好成绩。其中由王晓南、陈其源老师指导的《高可焊性节镍型超低温用钢Mo微合金化与组织性能调控》荣获本科生组一等奖,张庆宇、王晓南老师指导的《高温渗碳工艺参数对重载齿轮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荣获本科生组二等奖,王晓南、陈其源老师指导的《渗碳-碳氮共渗复合热处理对18Cr2Ni4WA齿轮钢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荣获研究生组二等奖,国宏伟、吴小香老师指导的《元素偏聚对镍基高温合金组织和蠕变性能影响研究》荣获研究生组二等奖。
获奖作品
组别 | 作品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获奖等级 |
本科生组 | 高可焊性节镍型超低温用钢Mo微合金化与组织性能调控 | 侯俊楠、李俊颐、汤隆昌 | 王晓南、陈其源 | 国家级一等 |
高温渗碳工艺参数对重载齿轮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姜海、韩琰凌、邵诗雅 | 张庆宇、王晓南 | 国家级二等 | |
柱面织构与β-Mg17Al12相协同调控改善AZ80镁空气电池性能 | 冯婷、陈志涛、王子能 | 丁汉林、项重辰 | 国家级三等 | |
退火处理对电磁兼容难混溶Cu-20Fe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荆鉴坤、左靖涵、张启泰、黄孟晖 | 刘仕超、许松松 | 国家级三等 | |
碳掺杂对TWIP/TRIP辅助高熵合金性能和变形机制的影响 | 张佳慧、苏畅、徐道敏 | 吴小香、许松松 | 国家级三等 | |
研究生组 | 渗碳-碳氮共渗复合热处理对18Cr2Ni4WA齿轮钢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 杨文东、李思潼、张祺伟 | 王晓南、陈其源 | 国家级二等 |
元素偏聚对镍基高温合金组织和蠕变性能影响研究 | 孙竹君、马耀征、宋子浩 | 国宏伟、吴小香 | 国家级二等 | |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Cu-15Ni-8Sn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李立冬、李昭润、吴笛 | 刘仕超、许松松 | 国家级三等 | |
热处理对自支撑电极材料表面润湿性及气体逃逸行为的影响 | 令天皎、李若斌、郑新宇、曹燚 | 国宏伟、郭瑞琪 | 国家级三等 | |
Al-Mg-Si-Cu-Mn合金Mo微合金化对弥散相析出,再结晶抗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胡世虎、曾令森、韦铮、王润芝 | 董其鹏、王晓南 | 国家级三等 | |
预热处理与Co合金化协同调控激光增材U75V钢的组织性能 | 赵璞、饶开、贺广杰 | 于云鹤、夏志新 | 国家级三等 |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发展到两百余所高校参与,并连续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榜单,已成为展示材料热处理技术创新成果、在高校及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本次竞赛主题为“学以致用、触及巅峰”,吸引了219所高校的2235支队伍报名参赛。本届总决赛规模创历史新高,选拔出790支队伍参加(本科生组517支,研究生组273支)现场竞技,参赛师生超3500人。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下,P站 将备赛工作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周密组织。学院充分发挥材料学科的深厚积淀与资源优势,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为参赛学子量身定制了系统化的强化训练方案。通过精准选题、深度优化和反复锤炼,参赛作品的专业内涵与创新价值得到显著提升。我校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出色的临场发挥,赢得了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为苏大争得了新的荣誉。这一优异成绩,不仅是对参赛师生辛勤付出的最佳回报,更是学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效的有力印证。
展望新征程,学校将以此次大赛的优异成绩为新起点,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与支撑保障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本科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升级,强化竞赛平台与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的深度融合,使其真正成为激发学术志趣、锤炼实践能力、培育创新精神的核心阵地。我们深信,通过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科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必将更有效地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本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材料领域及相关产业输送兼具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担当精神的卓越人才和时代新人。